國產IC替代難,國內IC 現狀究竟如何?
隨著國家對集成電路產業的扶持,中國的模擬芯片產業有了長足進步,國產模擬 IC 不光成為很多消費級產品的標配,也有的已經遠銷國外,從數量的角度而言,目前國內自主生產的模擬芯片已經成為全球市場上的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
根據 IC Insights 預測,2017 年至 2022 年,模擬芯片行業市場年復合增長率達 6.6%,高于集成電路行業 5.1%的整體增速,在集成電路細分領域增速排名中位列第 1。在未來的發展中,公司將受益于行業高速發展帶來的機遇,開啟新的航程。
2018 年國內模擬芯片市場銷售額達 2273 億元,較 2017 年的 2140 億元同比增長 6.2%。國內模擬芯片市場規模已占全球模擬芯片市場規模 50%以上,市場空間巨大。
從 2018 年全球模擬芯片公司的銷售額來看,國內目前還沒有一家模擬芯片公司能排進前十。圣邦股份作為國內模擬芯片的龍頭企業,2018 年實現營收 5.34 億元,約 0.77 億美元(按當時匯率 1 美元=6.9 元計算),距離第 10 名 Renesas 的 9 億美元相差甚遠。
目前,國內模擬芯片公司規模相對還較小,格局也相對較為分散。但從最新國內半導體協會統計的數據來看,國內模擬芯片設計公司有趨于集中的趨勢。2018 年國內模擬芯片設計公司有 210 家,而根據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2019 年國內模擬芯片設計企業只有 102 家,2019 年一年少了 108 家,減少數量超過一半。
由于國內模擬芯片企業起步晚、工藝相對落后,在技術和規模上都與國際巨頭有較大的差距。據相關數據統計,全球十大模擬芯片廠商之中,美國占了六家,日本,德州,瑞士,荷蘭各站一席,這其實包括大名鼎鼎的 ADI、德州儀器、ST、瑞薩、恩智浦、安森美和英飛凌等企業。
經過多年的發展和技術積累,目前國內已有一批優秀的模擬芯片廠商崛起,如矽力杰、昂寶、圣邦股份、福滿電子等,公司的知名度和市場認可度在不斷提升。
總的來說,國內模擬芯片市場空間大,但自給率低,國產替代空間巨大。2018 年國內模擬芯片市場銷售額達 2273.4 億元,占全球模擬芯片市場規模 50%以上。
國內巨大市場給本土企業廣闊的發展空間,同時受中美貿易摩擦影響,以華為、海康威視為首的國內終端廠商“去美化”進程加速,國內模擬芯片廠商將直接受益。
免責聲明:本網站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頻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創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聯系確認版權者。如果本網所選內容的文章作者及編輯認為其作品不宜公開自由傳播,或不應無償使用,請及時通過電子郵件或電話通知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 上一篇:因疫情影響,全球可穿戴產品出貨量均有所放緩 2020/6/4
- 下一篇:TI穩居榜首,2019模擬芯片廠商TOP 10出爐 202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