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芯片帝國興衰史,尋中國半導體產業破局之路
2023-3-7 9:49:24??????點擊:
我一直惦記日本半導體工業,對其興趣,遠勝對硅谷的憧憬和向往,即便我曾在2000年協助吳敬璉先生譯著《硅谷優勢》,是身邊對美國硅谷模式最熟悉的人之一。
日本半導體產業既有霸占世界半導體王座七年之輝煌,亦有走下神壇打落塵埃之20余年悲傷。我近二十年產業閱歷,領悟到美國硅谷模式實難以復制,然日本追趕模式可資學習。
昨天的日本,是一手打造了曾經讓美國感到深深威脅并痛下殺手阻擊的龐大半導體帝國;放眼全球,日本半導體這一“舍得一身剮,肆把美國半導體拉下馬”的霍霍戰績,實乃前無古人、后無來者。
二戰后的日本,政府采取“官產學研”的運行機制,大力干預和引導產業發展,綜合運用外資政策、產業政策與科技政策,學習、引進、模仿、改進美國先進技術,形成了獨特的半導體技術創新體系和完備產業體系,用30年時間超越了美國半導體師傅,并長期主導全球半導體產業。
以【日本半導體】史為鏡,可以知【中國半導體】產業得失。
試舉一例。今天我們都在說化合物半導體我們跟全世界在同一起跑線上,其實不然。
1978年我國科學家代表團曾訪問日本,深度調研日本砷化鎵、氮化鎵乃至碳化硅等半導體材料及相關工藝和設備情況,日本被訪企業坦言他們正全力學習吸收美國的化合物半導體技術,并在工藝和設備上都取得了部分突破。這就反映了兩個事實:
其一,化合物半導體乃至第三代半導體,中國與世界并不在起跑線,比世界先進水平少了數十年積累,咱們不能誤判形勢。
其二,咱們的科學家早在40多年前就充分接觸了世界前沿并進入產業化階段的化合物半導體技術,但并沒有有效地轉化為我國的半導體工業實力,說明咱們之前科技、產業兩層皮脫節問題很嚴重。
我非常急切地研究日本半導體的興起、成長、壯大、回落,解剖日本半導體的70年歷史,并盡我所能地提出對我國發展半導體產業的印證建議。
兩國相似之處太多,譬如日本半導體騰飛的技術模式是“引進趕超”,中國今天也走的類似技術模式;日本半導體發展模式是“民用電子帶動”,中國顯然亦是;日本半導體經營模式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是“市場導向、國產替代”,七八十年代是“市場導向、走出國門”,市場導向咱們也是,但咱們現在定位在“國產替代”。
放眼過去,日本70年半導體產業一路走來,有頗多故事,有頗多可資借鑒之處。展望未來,合作則贏。這個地球上,古今中外,就是無時不刻的合眾連橫。
今天的日本依舊是半導體強國,半導體材料仍然一枝獨秀引領全球,設備也處于國際領先,但數百種芯片產品以及制造和封裝測試環節,已經有淪落到無足輕重的風險。
日本半導體與誰聯合,是與仍在警惕日本重新崛起挑戰王座的美國,還是與擁有全球最大客戶市場、人才儲備和資本市場的中國,這是一個淺顯的問題,但在全球地緣政治面前又是一個非常復雜和嚴肅的問題。
在全球半導體大熱的背景下,為方便業內人士全面了解日本半導體歷史,機械工業出版社策劃出版了由馮景峰、蓋添怡聯合創作的《芯鏡——探尋中國半導體產業的破局之路》一書,該書籍已于2023年2月15日上市。
日本半導體產業既有霸占世界半導體王座七年之輝煌,亦有走下神壇打落塵埃之20余年悲傷。我近二十年產業閱歷,領悟到美國硅谷模式實難以復制,然日本追趕模式可資學習。
昨天的日本,是一手打造了曾經讓美國感到深深威脅并痛下殺手阻擊的龐大半導體帝國;放眼全球,日本半導體這一“舍得一身剮,肆把美國半導體拉下馬”的霍霍戰績,實乃前無古人、后無來者。
二戰后的日本,政府采取“官產學研”的運行機制,大力干預和引導產業發展,綜合運用外資政策、產業政策與科技政策,學習、引進、模仿、改進美國先進技術,形成了獨特的半導體技術創新體系和完備產業體系,用30年時間超越了美國半導體師傅,并長期主導全球半導體產業。
以【日本半導體】史為鏡,可以知【中國半導體】產業得失。
試舉一例。今天我們都在說化合物半導體我們跟全世界在同一起跑線上,其實不然。
1978年我國科學家代表團曾訪問日本,深度調研日本砷化鎵、氮化鎵乃至碳化硅等半導體材料及相關工藝和設備情況,日本被訪企業坦言他們正全力學習吸收美國的化合物半導體技術,并在工藝和設備上都取得了部分突破。這就反映了兩個事實:
其一,化合物半導體乃至第三代半導體,中國與世界并不在起跑線,比世界先進水平少了數十年積累,咱們不能誤判形勢。
其二,咱們的科學家早在40多年前就充分接觸了世界前沿并進入產業化階段的化合物半導體技術,但并沒有有效地轉化為我國的半導體工業實力,說明咱們之前科技、產業兩層皮脫節問題很嚴重。
我非常急切地研究日本半導體的興起、成長、壯大、回落,解剖日本半導體的70年歷史,并盡我所能地提出對我國發展半導體產業的印證建議。
兩國相似之處太多,譬如日本半導體騰飛的技術模式是“引進趕超”,中國今天也走的類似技術模式;日本半導體發展模式是“民用電子帶動”,中國顯然亦是;日本半導體經營模式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是“市場導向、國產替代”,七八十年代是“市場導向、走出國門”,市場導向咱們也是,但咱們現在定位在“國產替代”。
放眼過去,日本70年半導體產業一路走來,有頗多故事,有頗多可資借鑒之處。展望未來,合作則贏。這個地球上,古今中外,就是無時不刻的合眾連橫。
今天的日本依舊是半導體強國,半導體材料仍然一枝獨秀引領全球,設備也處于國際領先,但數百種芯片產品以及制造和封裝測試環節,已經有淪落到無足輕重的風險。
日本半導體與誰聯合,是與仍在警惕日本重新崛起挑戰王座的美國,還是與擁有全球最大客戶市場、人才儲備和資本市場的中國,這是一個淺顯的問題,但在全球地緣政治面前又是一個非常復雜和嚴肅的問題。
在全球半導體大熱的背景下,為方便業內人士全面了解日本半導體歷史,機械工業出版社策劃出版了由馮景峰、蓋添怡聯合創作的《芯鏡——探尋中國半導體產業的破局之路》一書,該書籍已于2023年2月15日上市。
- 上一篇:為什么電容器是降壓轉換器和升壓轉換器的重要元件? 2023/3/8
- 下一篇:華潤微/中芯國際12英寸項目入列,又一地公布2023重大項目 202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