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廠商分析MSO管的類型與工作原理(二)
二、P溝道增強型場效應管原理
P溝道增強型MOS管因在N型襯底中生成P型反型層而得名,其通過光刻、擴散的方法或其他手段,在N型襯底(基片)上制作出兩個摻雜的P區,分別引出電極(源極S和漏極D),同時在漏極與源極之間的SiO2絕緣層上制作金屬柵極G。其結構和工作原理與N溝道MOS管類似;只是使用的柵-源和漏-源電壓極性與N溝道MOS管相反。
在正常工作時,P溝道增強型MOS管的襯底必須與源極相連,而漏極對源極的電壓VDS應為負值,以保證兩個P區與襯底之間的PN結均為反偏,同時為了在襯底頂表面附近形成導電溝道,柵極對源極的電壓也應為負。
圖表6 P溝道增強型MOS管的結構示意圖
當VDS=0時。在柵源之間加負電壓比,由于絕緣層的存在,故沒有電流,但是金屬柵極被補充電而聚集負電荷,N型半導體中的多子電子被負電荷排斥向體內運動,表面留下帶正電的離子,形成耗盡層。
隨著G、S間負電壓的增加,耗盡層加寬,當VDS增大到一定值時,襯底中的空穴(少子)被柵極中的負電荷吸引到表面,在耗盡層和絕緣層之間形成一個P型薄層,稱反型層,如圖表6(2)所示。
這個反型層就構成漏源之間的導電溝道,這時的VGS稱為開啟電壓VGS(th),達到VGS(th)后再增加,襯底表面感應的空穴越多,反型層加寬,而耗盡層的寬度卻不再變化,這樣我們可以用VGS的大小控制導電溝道的寬度。
圖表7 P溝道增強型MOS管耗盡層及反型層形成示意圖
當VDS≠0時。導電溝道形成以后,D、S間加負向電壓時,那么在源極與漏極之間將有漏極電流ID流通,而且ID隨VDS而增,ID沿溝道產生的壓降使溝道上各點與柵極間的電壓不再相等,該電壓削弱了柵極中負電荷電場的作用,使溝道從漏極到源極逐漸變窄,如圖表7(1)所示。
當VDS增大到使VGD=VGS(即VDS=VGS-VGS(TH)),溝道在漏極附近出現預夾斷,如圖表7(2)所示。再繼續增大VDS,夾斷區只是稍有加長,而溝道電流基本上保持預夾斷時的數值,其原因是當出現預夾斷時再繼續增大VDS,VDS的多余部分就全部加在漏極附近的夾斷區上,故形成的漏極電流ID近似與VDS無關。
圖表8 P溝道增強型MOS管預夾斷及夾斷區形成示意圖
三、N溝道耗盡型場效應管原理
N溝道耗盡型MOS管的結構與增強型MOS管結構類似,只有一點不同,就是N溝道耗盡型MOS管在柵極電壓VGS=0時,溝道已經存在。這是因為N溝道是在制造過程中采用離子注入法預先在D、S之間襯底的表面、柵極下方的SiO2絕緣層中摻入了大量的金屬正離子,該溝道亦稱為初始溝道。
當VGS=0時,這些正離子已經感應出反型層,形成了溝道,所以只要有漏源電壓,就有漏極電流存在;當VGS>0時,將使ID進一步增加;VGS<0時,隨著VGS的減小,漏極電流逐漸減小,直至ID=0。對應ID=0的VGS稱為夾斷電壓或閾值電壓,用符號VGS(off)或Up表示。
由于耗盡型MOSFET在VGS=0時,漏源之間的溝道已經存在,所以只要加上VDS,就有ID流通。如果增加正向柵壓VGS,柵極與襯底之間的電場將使溝道中感應更多的電子,溝道變厚,溝道的電導增大。
如果在柵極加負電壓(即VGS<0),就會在相對應的襯底表面感應出正電荷,這些正電荷抵消N溝道中的電子,從而在襯底表面產生一個耗盡層,使溝道變窄,溝道電導減小。當負柵壓增大到某一電壓VGS(off)時,耗盡區擴展到整個溝道,溝道完全被夾斷(耗盡),這時即使VDS仍存在,也不會產生漏極電流,即ID=0。
圖表9 N溝道耗盡型MOS管結構(左)及轉移特性(右)示意圖
四、P溝道耗盡型場效應管原理
P溝道耗盡型MOS管的工作原理與N溝道耗盡型MOS管完全相同,只不過導電的載流子不同,供電電壓極性也不同。
五、耗盡型與增強型MOS管的區別
耗盡型與增強型的主要區別在于耗盡型MOS管在G端(Gate)不加電壓時有導電溝道存在,而增強型MOS管只有在開啟后,才會出現導電溝道;兩者的控制方式也不一樣,耗盡型MOS管的VGS(柵極電壓)可以用正、零、負電壓控制導通,而增強型MOS管必須使得VGS>VGS(th)(柵極閾值電壓)才行。
由于耗盡型N溝道MOS管在SiO2絕緣層中摻有大量的Na+或K+正離子(制造P溝道耗盡型MOS管時摻入負離子),當VGS=0時,這些正離子產生的電場能在P型襯底中感應出足夠的電子,形成N型導電溝道;當VGS>0時,將產生較大的ID(漏極電流);如果使VGS<0,則它將削弱正離子所形成的電場,使N溝道變窄,從而使ID減小。
這些特性使得耗盡型MOS管在實際應用中,當設備開機時可能會誤觸發MOS管,導致整機失效;不易被控制,使得其應用極少。
因此,日常我們看到的NMOS、PMOS多為增強型MOS管;其中,PMOS可以很方便地用作高端驅動。不過PMOS由于存在導通電阻大、價格貴、替換種類少等問題,在高端驅動中,通常還是使用NMOS替代,這也是市面上無論是應用還是產品種類,增強型NMOS管最為常見的重要原因,尤其在開關電源和馬達驅動的應用中,一般都用NMOS管。
(一)MOS管重要特性
1、導通特性
導通的意義是作為開關,相當于開關閉合。NMOS的特性,VGS大于一定的值就會導通,適用于源極接地時的情況(低端驅動),只需柵極電壓達到4V或10V就可以了。PMOS的特性是,VGS小于一定的值就會導通,適用于源極接VCC時的情況(高端驅動)。
2、損失特性
不管是NMOS還是PMOS,導通后都有導通電阻存在,電流就會被電阻消耗能量,這部分消耗的能量叫做導通損耗。小功率MOS管導通電阻一般在幾毫歐至幾十毫歐左右,選擇導通電阻小的MOS管會減小導通損耗。
MOS管在進行導通和截止時,兩端的電壓有一個降落過程,流過的電流有一個上升的過程,在這段時間內,MOS管的損失是電壓和電流的乘積,這稱之為開關損失。通常開關損失比導通損失大得多,而且開關頻率越快,損失也越大。
導通瞬間電壓和電流的乘積越大,構成的損失也就越大??s短開關時間,可以減小每次導通時的損失;降低開關頻率,可以減小單位時間內的開關次數。這兩種辦法都可以減小開關損失。
3、寄生電容驅動特性
跟雙極性晶體管相比,MOS管需要GS電壓高于一定的值才能導通,而且還要求較快的導通速度。在MOS管的結構中可以看到,在GS、GD之間存在寄生電容,而MOS管的驅動,理論上就是對電容的充放電。
對電容的充電需要一個電流,由于對電容充電瞬間可以把電容看成短路,所以瞬間電流會比較大。選擇/設計MOS管驅動時第一個要留意的是可提供瞬間短路電流的大??;第二個要留意的是,普遍用于高端驅動的NMOS,導通時需要柵極電壓大于源極電壓。
而高端驅動的MOS管導通時源極電壓與漏極電壓(VCC)相同,所以這時柵極導通電壓要比VCC高4V或10V,而且電壓越高,導通速度越快,導通電阻也越小。
圖表10 4種MOS管特性比較示意圖
4、寄生二極管
漏極和源極之間有一個寄生二極管,即“體二極管”,在驅動感性負載(如馬達、繼電器)應用中,主要用于保護回路。不過體二極管只在單個MOS管中存在,在集成電路芯片內部通常是沒有的。
圖表11 寄生二極管位置示意圖
5、不同耐壓MOS管特點
不同耐壓的MOS管,其導通電阻中各部分電阻比例分布不同。如耐壓30V的MOS管,其外延層電阻僅為總導通電阻的29%,耐壓600V的MOS管的外延層電阻則是總導通電阻的96.5%。
不同耐壓MOS管的區別主要在于,耐高壓的MOS管其反應速度比耐低壓的MOS管要慢,因此,它們的特性在實際應用中也表現出了不一樣之處,如耐中低壓MOS管只需要極低的柵極電荷就可以滿足強大電流和大功率處理能力,除開關速度快之外,還具有開關損耗低的特點,特別適應PWM輸出模式應用;而耐高壓MOS管具有輸入阻抗高的特性,在電子鎮流器、電子變壓器、開關電源方面應用較多。
深圳市錦鋒科技代理各類MOS管
- 上一篇:東芝推出5組全新的TXZ+?族高級微控制器,實現低功耗,支持 2021/1/25
- 下一篇:專業廠商分析MSO管的類型與工作原理(一) 20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