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需求將反彈,2024年是電子行業的重啟之年
2024-3-18 14:14:54??????點擊:
電子行業的傳統增長動力將重新顯現,但要等到庫存積壓清理完畢之后。
過去幾年,電子行業在許多方面都表現得不同尋常:整個行業的供應鏈危機、供應商交貨時間創紀錄和訂單積壓,以及客戶之間彌漫著絕望的氛圍。2024年,行業正在從悲觀的氛圍中“反彈”。
新訂單少:電子業內企業正遭遇困境
現在,許多客戶正試圖推掉訂單,由于在2022至2023年的嚴峻形勢下過度承諾,并且在某些情況下錯把短期激增當作長期需求。因此,系統中存在著大量庫存,供應商、分銷商、客戶及其合同制造商都積壓著庫存。如今,業內的新訂單量稀少,因為許多客戶現有的存貨或正在處理的訂單,足以滿足自己未來幾個月的需求。
如果你問任何人關于訂單出貨比的問題,你很可能會被一個苦笑的表情回應。大多數公司的訂單出貨比都遠低于1,這意味著訂單量在迅速減少。【編者按:訂單出貨是訂單量與實際出貨量的比值,比值接近于1意味著供應和需求趨于動態的平衡?!?br /> 回過頭來看,歐洲的總體經濟形勢仍處于“停滯不前”的狀態,而美國的情況可能要好一些,但幾個關鍵行業依然面臨著困境。汽車行業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部分原因是汽車是高成本的資本項目,另一個原因是歐洲的汽車制造商正努力向電動汽車轉型,而政治上的不確定性也無法對汽車行業有幫助。
但從積極的一面來看,當前通貨膨脹的情況有所回落。只要不出現進一步的地緣政治沖擊,通脹在很大程度上已經得到了控制。尤其是在電子行業,2022年及2023年初的漲價潮已停止,客戶的談判態度也明顯更加積極。
下半年釋放的一些積極因素
那么,未來的一年是否會一片灰暗呢?
筆者預測2024年將很難實現增長。實際上,一些制造商在2023年下半年就已經下調了2024年的預期業績。不過,根據客戶的實際生產水平來判斷,情況似乎沒有那么嚴重。
許多客戶在2022年和2023年期間一直保持著穩定的生產率。供應鏈一直很混亂,但大部分波動與庫存積壓及去庫存效應有關。最終,積壓的庫存將會得到清理,而問題是這需要多長時間才能完成。
客戶和合作伙伴普遍認為,今年前六個月的形勢依然嚴峻。在上半年即將結束時,一些電子元件制造商將因訂單狀況而陷入輕度恐慌。盡管如此,但無跡象表明嚴重的經濟衰退正在逼近。供應商對2023年的預期過于樂觀,而“去庫存化”現象持續的時間,比大多數人預測的更長,但去庫存不可能永遠持續下去。如果客戶對交貨時間過于掉以輕心,2024年下半年甚至有可能會出現“第二波”小型供應危機。
因此,預計下半年的需求和新訂單將出現反彈,之后電子行業將恢復到更典型的交貨期適中、價格緩慢下降的模式。
從超過12個月的交付周期中恢復過來絕不會一帆風順。但是,電子產業的潛在增長因素依然存在:需要提高生產率以應對勞動力數量減少的問題;電子系統在工業、醫療和消費領域的作用日益增強;同時,清潔能源轉型也仍在持續進行。
總之,2024年將是一個重啟之年,隨著新冠疫情爆發后的供應鏈效應的消失殆盡,許多供應商的營收將基本持平。然而,在下半年,傳統的增長動力從未消失過,它們將重新推動行業向前發展。
過去幾年,電子行業在許多方面都表現得不同尋常:整個行業的供應鏈危機、供應商交貨時間創紀錄和訂單積壓,以及客戶之間彌漫著絕望的氛圍。2024年,行業正在從悲觀的氛圍中“反彈”。
新訂單少:電子業內企業正遭遇困境
現在,許多客戶正試圖推掉訂單,由于在2022至2023年的嚴峻形勢下過度承諾,并且在某些情況下錯把短期激增當作長期需求。因此,系統中存在著大量庫存,供應商、分銷商、客戶及其合同制造商都積壓著庫存。如今,業內的新訂單量稀少,因為許多客戶現有的存貨或正在處理的訂單,足以滿足自己未來幾個月的需求。
如果你問任何人關于訂單出貨比的問題,你很可能會被一個苦笑的表情回應。大多數公司的訂單出貨比都遠低于1,這意味著訂單量在迅速減少。【編者按:訂單出貨是訂單量與實際出貨量的比值,比值接近于1意味著供應和需求趨于動態的平衡?!?br /> 回過頭來看,歐洲的總體經濟形勢仍處于“停滯不前”的狀態,而美國的情況可能要好一些,但幾個關鍵行業依然面臨著困境。汽車行業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部分原因是汽車是高成本的資本項目,另一個原因是歐洲的汽車制造商正努力向電動汽車轉型,而政治上的不確定性也無法對汽車行業有幫助。
但從積極的一面來看,當前通貨膨脹的情況有所回落。只要不出現進一步的地緣政治沖擊,通脹在很大程度上已經得到了控制。尤其是在電子行業,2022年及2023年初的漲價潮已停止,客戶的談判態度也明顯更加積極。
下半年釋放的一些積極因素
那么,未來的一年是否會一片灰暗呢?
筆者預測2024年將很難實現增長。實際上,一些制造商在2023年下半年就已經下調了2024年的預期業績。不過,根據客戶的實際生產水平來判斷,情況似乎沒有那么嚴重。
許多客戶在2022年和2023年期間一直保持著穩定的生產率。供應鏈一直很混亂,但大部分波動與庫存積壓及去庫存效應有關。最終,積壓的庫存將會得到清理,而問題是這需要多長時間才能完成。
客戶和合作伙伴普遍認為,今年前六個月的形勢依然嚴峻。在上半年即將結束時,一些電子元件制造商將因訂單狀況而陷入輕度恐慌。盡管如此,但無跡象表明嚴重的經濟衰退正在逼近。供應商對2023年的預期過于樂觀,而“去庫存化”現象持續的時間,比大多數人預測的更長,但去庫存不可能永遠持續下去。如果客戶對交貨時間過于掉以輕心,2024年下半年甚至有可能會出現“第二波”小型供應危機。
因此,預計下半年的需求和新訂單將出現反彈,之后電子行業將恢復到更典型的交貨期適中、價格緩慢下降的模式。
從超過12個月的交付周期中恢復過來絕不會一帆風順。但是,電子產業的潛在增長因素依然存在:需要提高生產率以應對勞動力數量減少的問題;電子系統在工業、醫療和消費領域的作用日益增強;同時,清潔能源轉型也仍在持續進行。
總之,2024年將是一個重啟之年,隨著新冠疫情爆發后的供應鏈效應的消失殆盡,許多供應商的營收將基本持平。然而,在下半年,傳統的增長動力從未消失過,它們將重新推動行業向前發展。
- 上一篇:慕展回顧——芯熾亮相慕尼黑華南電子展,榮膺“2023年度硬核 2024/3/18
- 下一篇:中國臺灣18家電子企業2023年第四季度和全年財報匯總 2024/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