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看貿易
在燕青看來,“世界上從來沒有甲方乙方,只有交易雙方,掌握稀缺資源的一方就是強勢的一方。”很多原廠從自由競爭開始走向壟斷,對代理商的管理也從十幾年前開始不斷變化,總體的趨勢是無論是原廠還是渠道商都缺乏安全感,因為競爭太過殘酷。所以如果呆料、缺貨、交期、壟斷這些痛點問題得不到徹底解決,那么貿易商就會一直存在。
對比一下世界頂級代理商和貿易商的數據,排名前15位的貿易商與排名前15的代理商相比,營業額是對方的5.7%,NO.1貿易商的毛利率保持了兩位數的增長,生產率也是貿易商更好。具體到中國市場,盡管中國代理商發展勢頭很好,但與排名前5位的世界級代理商相比,差距仍然十分巨大,可能15年內都很難實現超越。然而在貿易商領域,情況就完全不同了,10-15年內一定會有中國貿易商進入全球前三甲行列。
他談到了公開市場(Open Market)理念。也就是說,當市場出現短缺的時候,大家就會關注買方市場,而現貨價就是高過設定的合同價,供過于求時就會低過供貨價,這樣貿易商的世界就出現了,它們無處不在,無論是供不應求,還是供過于求,都有各自的做法。以英特爾CPU為例,每一款產品都有屬于自己的生命周期,成長期賣799美元,賺錢;成熟期賣499美元,還賺錢;進入衰退期,原廠推出了新產品不再提供原款,代理商也不再供貨,但很多廠商可能才開始進行測試,這時就是貿易商的機會點,中國、美國、印度……很多地區都存在這樣的現象。
按各自不同的特點,貿易商可分為綜合型、特長型、便利店型,或者根據內部管理類型分為銷售驅動型、采購驅動型等等。簡單來說,靠近顧客就是銷售驅動型,靠近貨源就是采購驅動型。一個優秀的專業貿易商,要學會四輪驅動,要懂得解決偶然就是解決必然,要能夠在現貨與期貨,短缺與過剩之間游刃有余。
激勵機制(傭金制度)和公司和員工利潤分配比管理,是貿易商管理的另外兩項工作。首先,必須要建立好的激勵機制,真正做到“立法談錢、公平談錢、公正談錢、系統談錢”。在此基礎上,才能實現不同階段不同百分比、公司和員工/組員和經理都認可的利潤分配、以及分配的透明化。
貿易商的產品線管理和選擇、庫存管理、采購和銷售人員配比同樣重要。比如貿易商在公司初期階段最大的要求是做減法,而不是加法;對于小件產品要用怎樣的存貨周轉率?高流通、中流通、低流通的產品,公司資源如何與之配合?等等。
- 上一篇:華為供應鏈最大受益者會是日本嗎? 2019/11/26
- 下一篇:MADE IN CHINA芯片 勢不可擋 2019/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