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家工廠停產!日本車企“敗走”泰國?
2024-7-22 11:40:27??????點擊:
泰國正面臨著工廠倒閉潮的嚴峻挑戰。
據路透社報道,日本汽車制造商本田汽車于上周宣布,計劃到2025年停止位于泰國阿瑜陀耶府的工廠的汽車生產。無獨有偶,前不久,日本汽車制造商鈴木汽車、斯巴魯汽車也雙雙宣布將關閉泰國工廠。
此舉凸顯了日本車企在泰國市場面臨的嚴峻形勢,一方面消費者對電動汽車的需求不斷增長,日系燃油車產能已過剩;另一方面中國品牌正積極進軍泰國市場,搶占市場份額。
三個月內宣布關停三家工廠
今年5月,據外媒報道,由于斯巴魯汽車在泰國的銷量持續下降,產量不足、效率低下導致虧空擴大,斯巴魯泰國工廠無法維持運營,因此選擇關閉。
據悉,該工廠面積為10萬平方米,總投資接近50億泰銖,擁有包括當地人和外籍人士在內的400名員工,最大產能為每年10萬輛。然而,斯巴魯在泰國的銷量最高也只有2019年的3952輛,2024年的銷量預計將低于1000輛。
一個月后,鈴木汽車于6月7日宣布,將在明年年底前關閉位于泰國羅勇府的生產工廠,停止在泰國生產轎車和卡車,后續將集中資源在其他地區生產電動汽車和混合動力汽車。
據悉,鈴木汽車泰國羅勇府工廠主要生產Swift、Ciaz和CELERIO等車型,2023年產量僅7579輛,產能利用率僅12.6%,始終未能達到年產6萬輛汽車的目標。鈴木汽車表示,泰國工廠關閉后,將繼續保留銷售和售后服務,并計劃通過從東盟地區、日本和印度的其他工廠進口汽車以繼續在泰國開展銷售和售后服務。
又過去一個月,本田汽車在7月9日表示,該公司計劃將其泰國產量整合到其巴真府工廠,因此將于2025年前停止其泰國大城府工廠的車輛生產。此后,大城府工廠將開始生產汽車零部件。
本田泰國工廠停產的原因和斯巴魯、鈴木差不多。本田汽車表示,本田在泰國的汽車產量從2019年的22.8萬輛下降到2023年的每年不到15萬輛。同期,本田在泰國的汽車銷量也一直低于10萬輛。據該發言人介紹,本田汽車希望消除在泰國出現的汽車產銷量差距。
泰國汽車市場正在變化…
上述三家日本車企在泰國市場“鎩羽而歸”,或多或少都和中國車企的崛起有關系。
當前,東南亞汽車市場迅速增長,消費者對新技術的需求不斷提升,新能源汽車發展前景呈現向好趨勢。而多家中國車企已經開始布局在泰國本地化生產。例如:比亞迪、長城、上汽名爵已經宣布計劃在泰國建廠,哪吒汽車則已經開啟了在泰國的生產。本地化生產有助于降低成本和售價,將繼續推動中國電動汽車在泰國的普及。
數據顯示,此前泰國汽車市場一直是日系車一家獨大,但2023年中國車企在泰國新車市場的份額翻了一倍多。而且在泰國電動汽車市場,中國車企占到總銷量的80%,日本品牌則不到1%。中國車企的兇猛攻勢,讓日本車企嗅到了危險氣息。
為了與中國電動汽車爭奪市場,包括豐田汽車、三菱汽車、日產汽車在內的一眾日系車企已于2023年開始在泰國當地實施優惠購車活動,包括0%貸款利率、免費保險等。
泰國制造業危機四伏
事實上,從宏觀層面上看,泰國正面臨著工廠倒閉潮的嚴峻挑戰。
泰國工業工程部和金融預測分析機構丘細見博達樂研究中心(KKP Research)的數據顯示,泰國今年前五個月共關閉了488家工廠,平均每月關閉97家,顯著高于2021年每月關閉57家的水平。從2023年年初至2024年第一季度,泰國共有1700家工廠倒閉,導致42000名工人失業。
這些工廠倒閉的原因普遍是生產成本居高不下和廉價商品涌入市場。泰國工業聯合會(FTI)發出警告,若能源、運輸和利率等生產成本繼續高企,未來將有更多工廠面臨倒閉風險。
同時,泰國工業部門新開工廠的數量遠遠低于關閉的工廠數量,從此前的每月新增150家到如今的僅50家。
KKP認為,泰國出口制造業的國際競爭力正在衰減。雖然在政府新產業發展驅動下,吸引了諸如中國新能源車企來泰投資建廠,但同時一些日系車企宣布關閉泰國組裝工廠。
據路透社報道,日本汽車制造商本田汽車于上周宣布,計劃到2025年停止位于泰國阿瑜陀耶府的工廠的汽車生產。無獨有偶,前不久,日本汽車制造商鈴木汽車、斯巴魯汽車也雙雙宣布將關閉泰國工廠。
此舉凸顯了日本車企在泰國市場面臨的嚴峻形勢,一方面消費者對電動汽車的需求不斷增長,日系燃油車產能已過剩;另一方面中國品牌正積極進軍泰國市場,搶占市場份額。
三個月內宣布關停三家工廠
今年5月,據外媒報道,由于斯巴魯汽車在泰國的銷量持續下降,產量不足、效率低下導致虧空擴大,斯巴魯泰國工廠無法維持運營,因此選擇關閉。
據悉,該工廠面積為10萬平方米,總投資接近50億泰銖,擁有包括當地人和外籍人士在內的400名員工,最大產能為每年10萬輛。然而,斯巴魯在泰國的銷量最高也只有2019年的3952輛,2024年的銷量預計將低于1000輛。
一個月后,鈴木汽車于6月7日宣布,將在明年年底前關閉位于泰國羅勇府的生產工廠,停止在泰國生產轎車和卡車,后續將集中資源在其他地區生產電動汽車和混合動力汽車。
據悉,鈴木汽車泰國羅勇府工廠主要生產Swift、Ciaz和CELERIO等車型,2023年產量僅7579輛,產能利用率僅12.6%,始終未能達到年產6萬輛汽車的目標。鈴木汽車表示,泰國工廠關閉后,將繼續保留銷售和售后服務,并計劃通過從東盟地區、日本和印度的其他工廠進口汽車以繼續在泰國開展銷售和售后服務。
又過去一個月,本田汽車在7月9日表示,該公司計劃將其泰國產量整合到其巴真府工廠,因此將于2025年前停止其泰國大城府工廠的車輛生產。此后,大城府工廠將開始生產汽車零部件。
本田泰國工廠停產的原因和斯巴魯、鈴木差不多。本田汽車表示,本田在泰國的汽車產量從2019年的22.8萬輛下降到2023年的每年不到15萬輛。同期,本田在泰國的汽車銷量也一直低于10萬輛。據該發言人介紹,本田汽車希望消除在泰國出現的汽車產銷量差距。
泰國汽車市場正在變化…
上述三家日本車企在泰國市場“鎩羽而歸”,或多或少都和中國車企的崛起有關系。
當前,東南亞汽車市場迅速增長,消費者對新技術的需求不斷提升,新能源汽車發展前景呈現向好趨勢。而多家中國車企已經開始布局在泰國本地化生產。例如:比亞迪、長城、上汽名爵已經宣布計劃在泰國建廠,哪吒汽車則已經開啟了在泰國的生產。本地化生產有助于降低成本和售價,將繼續推動中國電動汽車在泰國的普及。
數據顯示,此前泰國汽車市場一直是日系車一家獨大,但2023年中國車企在泰國新車市場的份額翻了一倍多。而且在泰國電動汽車市場,中國車企占到總銷量的80%,日本品牌則不到1%。中國車企的兇猛攻勢,讓日本車企嗅到了危險氣息。
為了與中國電動汽車爭奪市場,包括豐田汽車、三菱汽車、日產汽車在內的一眾日系車企已于2023年開始在泰國當地實施優惠購車活動,包括0%貸款利率、免費保險等。
泰國制造業危機四伏
事實上,從宏觀層面上看,泰國正面臨著工廠倒閉潮的嚴峻挑戰。
泰國工業工程部和金融預測分析機構丘細見博達樂研究中心(KKP Research)的數據顯示,泰國今年前五個月共關閉了488家工廠,平均每月關閉97家,顯著高于2021年每月關閉57家的水平。從2023年年初至2024年第一季度,泰國共有1700家工廠倒閉,導致42000名工人失業。
這些工廠倒閉的原因普遍是生產成本居高不下和廉價商品涌入市場。泰國工業聯合會(FTI)發出警告,若能源、運輸和利率等生產成本繼續高企,未來將有更多工廠面臨倒閉風險。
同時,泰國工業部門新開工廠的數量遠遠低于關閉的工廠數量,從此前的每月新增150家到如今的僅50家。
KKP認為,泰國出口制造業的國際競爭力正在衰減。雖然在政府新產業發展驅動下,吸引了諸如中國新能源車企來泰投資建廠,但同時一些日系車企宣布關閉泰國組裝工廠。
- 上一篇:PCB板layout的12個小細節 2024/7/22
- 下一篇:半導體市場終端需求持續分化 2024/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