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動力與底盤MCU市場現狀研究報告汽車動力與底盤MCU市場現狀研究報告
2024-12-23 14:14:18??????點擊:
隨著電子電氣化、智能化、網聯化程度加深,汽車被越來越多的人稱作“接了四個輪子的超級計算機/服務器”。一個足以表現汽車電子市場熱度的具體現象是,國內進入汽車MCU賽道的市場參與者顯著增多。
雖然這與2022年以來的缺芯潮關聯甚大,造車新勢力與國產汽車自主品牌的崛起也讓國產汽車MCU有了新的發展機會,但我們認為,電動車市場價值的整體擴增,及相比整車市場發展更快的汽車電子高速邁進,是這一市場現象的根本原因。
普通傳統燃油車所用MCU數量在~70個,豪華傳統燃油車則由于增配和更復雜的功能實現達到了~150的MCU數量,當代“智能汽車”的MCU用量 >300個。更多32位MCU的啟用也讓車用MCU的ASP單價得以增長,市場價值增速快于出貨量增速。
本報告選擇汽車動力(Powertrain)與底盤(Chassis)系統中的MCU做探討,一方面是因為,就車規MCU的角度來看,這兩個組成部分更為關鍵、復雜,對安全性要求更高,更具實現難度;另一方面,即便是傳統汽車角度,動力與底盤系統的電子控制也更加由來已久和具代表性。
動力與底盤MCU的這些特性也決定了,從硬件更底層的角度來看,不同市場參與者的技術選擇:典型如微控制器核心部分的指令集。報告研究結果顯示,從市場份額的角度來看,Power是目前該特定領域MCU所用最多、份額較高的指令集。其內在邏輯符合動力與底盤系統本身的特性和需要。
更重要的是,動力與底盤系統是汽車MCU市場中,價值占比最高的組成部分——或者說動力與底盤系統所用的微控制器,具備最高的車載MCU市場價值。聚焦這樣的細分領域,也將有助于讀者更深入地理解車用MCU的獨特性。
Key Findings / 報告關鍵
1. 汽車MCU市場的驅動因素包括有電動化、智能化、綠色與節能減碳大趨勢。即便電動化/電氣化的深入發展,以及中心化的EE電子電氣架構可能會令更多控制功能發生整合,但至少目前這幾年仍將會是汽車MCU市場的高速發展期;
2. 整個汽車MCU領域,2023年五名玩家吃下了九成市場,分別是英飛凌、瑞薩電子、恩智浦、STMicro和Microchip。這五名市場參與者占據目前汽車MCU市場約90%的市場份額,市場的集中化程度相比前兩年更甚。國產汽車MCU產品在動力與底盤系統領域的市場占比不到5%,但這一比例有機會在未來幾年內持續攀升;
3. 國產汽車MCU芯片企業佼佼者如國芯科技、比亞迪半導體、芯馳科技、極海半導體等,都有機會在電動與新能源車的市場競爭中有所斬獲。地緣政治問題的加劇,汽車產業鏈走向區域化,芯片國產替代大趨勢給這些新晉市場參與者帶來了發展機會;
4. 按照應用方向來切分汽車MCU市場,動力與底盤系統占汽車MCU價值大頭。而且動力與底盤MCU市場價值最高是從2015年或更早就開始的。2023年這兩大系統占到整車MCU價值用量的約31%;
5. 底盤(chassis)是汽車的脊骨,是汽車框架的承載組件,也是其他汽車組件附著點:包括框架、懸架、排氣管、轉向裝置、車輪等。同時底盤為車身、發動機、傳動系統和其他集成組件提供支撐、確保穩定性。底盤系統MCU執行ABS防抱死制動控制、ESC電子穩定控制、牽引力控制、懸掛控制、轉向輔助等;動力控制MCU的工作則包括電機控制、能源管理、安全等;
6. 動力系統(powertrain)是將發動機/引擎的能量傳往車輪,讓車跑起來的組件系統,組成部分囊括有發動機、變速器、傳動軸、差速器、車軸等。動力系統的設計與狀況,決定了動力轉換的效率,影響到牽引、加速、操縱體驗,乃至安全風險。動力控制MCU的工作則包括電機控制、能源管理、安全等;
7. 動力與底盤MCU相較其他汽車MCU,一方面更看重安全性(safety & security),在功能安全、網絡安全、高壓安全方面要求更高;而在性能與功能方面,作為安全關鍵型應用,需要具備超低延遲和快速響應的能力...
8. 汽車MCU核心所用指令集呈現出高度分散化特點,Power, ARM, RISC-V, TriCore, PIC/MIPS32, AVR, RH850, RL78等不同指令集都有對應的市場參與者采用;部分市場參與者在用自有指令集;在眾指令集中,2023年在汽車動力與底盤MCU市場占比較高的是Power:STMicro, 恩智浦, 國芯科技是該指令集的主要采用者;
9. Power指令集市場占比高的原因可歸結為發端自90年代的歷史及對應更為成熟的開發生態,“安全”強相關的特性與基因,出眾的性能表現,開源開放以后的可控、可定制性;
10. 在眾多指令集中,雖然RISC-V于動力與底盤MCU領域仍然非常小眾,技術層面也有進步空間,但其發展潛力巨大,有機會在未來兩年內更進一步嶄露頭角;
11. 汽車底盤與動力系統EE架構本身也正走向中心化,本報告列舉了一種域中心化的汽車動力系統EE架構......
雖然這與2022年以來的缺芯潮關聯甚大,造車新勢力與國產汽車自主品牌的崛起也讓國產汽車MCU有了新的發展機會,但我們認為,電動車市場價值的整體擴增,及相比整車市場發展更快的汽車電子高速邁進,是這一市場現象的根本原因。
普通傳統燃油車所用MCU數量在~70個,豪華傳統燃油車則由于增配和更復雜的功能實現達到了~150的MCU數量,當代“智能汽車”的MCU用量 >300個。更多32位MCU的啟用也讓車用MCU的ASP單價得以增長,市場價值增速快于出貨量增速。
本報告選擇汽車動力(Powertrain)與底盤(Chassis)系統中的MCU做探討,一方面是因為,就車規MCU的角度來看,這兩個組成部分更為關鍵、復雜,對安全性要求更高,更具實現難度;另一方面,即便是傳統汽車角度,動力與底盤系統的電子控制也更加由來已久和具代表性。
動力與底盤MCU的這些特性也決定了,從硬件更底層的角度來看,不同市場參與者的技術選擇:典型如微控制器核心部分的指令集。報告研究結果顯示,從市場份額的角度來看,Power是目前該特定領域MCU所用最多、份額較高的指令集。其內在邏輯符合動力與底盤系統本身的特性和需要。
更重要的是,動力與底盤系統是汽車MCU市場中,價值占比最高的組成部分——或者說動力與底盤系統所用的微控制器,具備最高的車載MCU市場價值。聚焦這樣的細分領域,也將有助于讀者更深入地理解車用MCU的獨特性。
Key Findings / 報告關鍵
1. 汽車MCU市場的驅動因素包括有電動化、智能化、綠色與節能減碳大趨勢。即便電動化/電氣化的深入發展,以及中心化的EE電子電氣架構可能會令更多控制功能發生整合,但至少目前這幾年仍將會是汽車MCU市場的高速發展期;
2. 整個汽車MCU領域,2023年五名玩家吃下了九成市場,分別是英飛凌、瑞薩電子、恩智浦、STMicro和Microchip。這五名市場參與者占據目前汽車MCU市場約90%的市場份額,市場的集中化程度相比前兩年更甚。國產汽車MCU產品在動力與底盤系統領域的市場占比不到5%,但這一比例有機會在未來幾年內持續攀升;
3. 國產汽車MCU芯片企業佼佼者如國芯科技、比亞迪半導體、芯馳科技、極海半導體等,都有機會在電動與新能源車的市場競爭中有所斬獲。地緣政治問題的加劇,汽車產業鏈走向區域化,芯片國產替代大趨勢給這些新晉市場參與者帶來了發展機會;
4. 按照應用方向來切分汽車MCU市場,動力與底盤系統占汽車MCU價值大頭。而且動力與底盤MCU市場價值最高是從2015年或更早就開始的。2023年這兩大系統占到整車MCU價值用量的約31%;
5. 底盤(chassis)是汽車的脊骨,是汽車框架的承載組件,也是其他汽車組件附著點:包括框架、懸架、排氣管、轉向裝置、車輪等。同時底盤為車身、發動機、傳動系統和其他集成組件提供支撐、確保穩定性。底盤系統MCU執行ABS防抱死制動控制、ESC電子穩定控制、牽引力控制、懸掛控制、轉向輔助等;動力控制MCU的工作則包括電機控制、能源管理、安全等;
6. 動力系統(powertrain)是將發動機/引擎的能量傳往車輪,讓車跑起來的組件系統,組成部分囊括有發動機、變速器、傳動軸、差速器、車軸等。動力系統的設計與狀況,決定了動力轉換的效率,影響到牽引、加速、操縱體驗,乃至安全風險。動力控制MCU的工作則包括電機控制、能源管理、安全等;
7. 動力與底盤MCU相較其他汽車MCU,一方面更看重安全性(safety & security),在功能安全、網絡安全、高壓安全方面要求更高;而在性能與功能方面,作為安全關鍵型應用,需要具備超低延遲和快速響應的能力...
8. 汽車MCU核心所用指令集呈現出高度分散化特點,Power, ARM, RISC-V, TriCore, PIC/MIPS32, AVR, RH850, RL78等不同指令集都有對應的市場參與者采用;部分市場參與者在用自有指令集;在眾指令集中,2023年在汽車動力與底盤MCU市場占比較高的是Power:STMicro, 恩智浦, 國芯科技是該指令集的主要采用者;
9. Power指令集市場占比高的原因可歸結為發端自90年代的歷史及對應更為成熟的開發生態,“安全”強相關的特性與基因,出眾的性能表現,開源開放以后的可控、可定制性;
10. 在眾多指令集中,雖然RISC-V于動力與底盤MCU領域仍然非常小眾,技術層面也有進步空間,但其發展潛力巨大,有機會在未來兩年內更進一步嶄露頭角;
11. 汽車底盤與動力系統EE架構本身也正走向中心化,本報告列舉了一種域中心化的汽車動力系統EE架構......
- 上一篇:美國承認了:對華芯片出口管制是“白費工夫” 2024/12/23
- 下一篇:減輕 MOSFET 體二極管的反向恢復過沖 2024/12/20